第611章 兵败自杀章邯
秦二世元年,天下百姓为了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,纷纷揭竿而起。
同年七月,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率领戍卒九百人发动起义。
秦二世二年,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领到达函谷关,兵卒多达数十万人,战车上千乘,到了戏亭就驻扎下来了。
秦二世胡亥甚感震惊,与群臣商量问该怎么办。
少府章邯认为,盗贼已经来了,兵多且强,现在调派附近县城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。
骊山刑徒很多,请求赦免他们,给他们武器攻打盗贼。
秦二世于是大赦天下,派章邯为将领迎击楚军。
章邯大败周文,周文出关逃去了曹阳,两个月后,章邯追到曹阳,周文战败,周文再次逃去了渑池,十余日后,章邯进军渑池,大破周文。
周文自刎,双方的士兵才停止交战。
周文自刎后,吴广麾下的将军田臧等人聚一起谋画,他们认为不如派遣少量的士兵,足以围守荥阳城就行,把剩余全部的精锐部队用来迎击秦军。
“考虑到吴广不懂兵法权谋,田臧等人担心吴广阻碍他们的计划,便假冒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,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。”
“陈胜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印章,任命他为上将。”
“田臧于是就派李归等将士围守荥阳城,自己则带领精锐部队向西挺进在敖仓引战秦国军队。”
“双方交战中田臧战死了,军队溃散。”
“章邯率领军队继续向前在荥阳城攻打李归等人,打败了他们,李归等人战死。”
“阳城县人邓说带领军队驻守在郯地,章邯的别将打败了他们,邓说的军队溃散逃去了陈县。”
“铚县人伍徐带领军队驻守在许县,章邯击败了他们,伍徐的军队溃散都逃往陈县。”
“陈胜斩杀了邓说。章邯击败伍徐后率兵攻打陈县,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。”
“章邯继续率军攻打陈县以西的张贺军队。”
“陈胜出城督战,陈王的军队被章邯打败,张贺战死。”
“腊月,陈胜逃去汝阴县,回到下城父,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胜投降秦国。”
“章邯彻底打败陈胜后,于是进兵向临济县攻打魏王魏咎,魏王于是派周市出城去向齐国、楚国求救。”
“齐国、楚国分别派遣项它、田巴带领军队同周市回去救魏。”
“齐王田儋也率兵前去救魏。章邯夜里衔枚突袭,将齐、魏军队一网打尽。”
“齐王田儋被斩杀于临济下,田儋堂弟田荣收编剩下的士卒向东逃到东阿城。“”
“周市战死,章邯派兵包围临济城,魏咎投降,自焚而亡。”
“楚将项梁听说田荣情况危急,于是率兵支援。”
“刘邦和项羽也前来支援北上攻打秦国。”
“在东阿城打败了章邯的军队。”
“章邯向西逃走,项梁则率兵追击。”
“齐军撤军后,只有楚军继续向北追击秦军。”
“项梁派刘邦和项羽令率兵攻打城阳县,屠杀了全城。”
“后又率军追击章邯军队,在濮阳县以东打败了章邯。”
“章邯再次振兴军队,驻守在濮阳城,开河堤放水环城以此护城,刘邦、项羽见状决定进攻定陶,定陶没有攻打下来,刘昂、项羽向西去雍丘巡视,在这里与秦军交战并打败秦军,斩杀了三川守将李由。”
“项梁率兵从东阿向西到达定陶,再次打败秦军,另一边项羽斩杀了李由,如此项梁日渐轻视秦军,显露出了骄傲自满的态势。”
“宋义劝谏他收敛他不听,而秦国增援强健了章邯的军队。”
“秦二世二年九月,在定陶章邯夜里衔枚突击项梁的军队,彻底打败项梁,最终斩杀了项梁。”
“章邯斩杀了项梁,认定楚国的名将已经死了,没有其他人与之抗衡,于是决定向北渡过黄河攻打赵国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到达邯郸,把老百姓全都赶到河内,将城墙夷为平地。”
“张耳和赵王歇逃去了巨鹿城。秦将王离包围了巨鹿城。”
“赵国将领陈馀往北收编常山兵,得到几万人,驻守在巨鹿城北面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驻守在巨鹿城以南的棘原,修筑甬道连接黄河,给王离运送军粮。”
李世民:章邯解决秦朝燃眉之急后继续向山东义军出击,正在围攻荥阳的田臧觉得自己肯定无法与秦军抗衡,
而他的领导则是骄傲蛮横且没有战略眼光的吴广,所以他假借陈胜的命令,杀掉了起义军的二号人物,
并自己率兵在敖仓迎战章邯,结果田臧战死。
章邯乘胜追击,很快便攻入了张楚的国都陈县,义军首领陈胜在逃亡之时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。
搅动山东天下反的张楚政权覆灭了。
当时是秦二世二年十二月,距离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起义,也仅仅六个月左右的时间,章邯实在功不可没。
消灭张楚的次月,即秦二世二年正月,章邯率兵包围了魏国的都城临济,魏相国周市突围,向义军求救。
六月,章邯击溃了前来救援的齐楚联军,斩杀齐王田儋、魏相周市,走投无路的魏咎实在是条汉子,他在与章邯约降之后自焚而死。
章邯顺风顺水之时,项梁也如日中天。
秦二世元年九月,项梁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,在收编了陈婴、黥布、蒲将军的部队后,他手下共有六七万人。
陈胜死后,他听从范增的计策,立牧羊人熊心为楚怀王,自号武信君。
“世为楚将”的项梁很具有战争天分,他听说田荣有难,便与刘邦一同救援,长期所向披靡的章邯战败了:
章邯围田荣于东阿。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,大破章邯东阿。
项梁的人生终点,正是章邯的人生巅峰。气吞山河的赳赳老秦又回来了!
起义军处处兵败如山倒,而项梁死后,楚军内部也要重新洗牌。
尤其是不甘作傀儡的楚怀王。他迅速来到彭城,果断地将项梁的军队收归己有,又扶植自己的心腹担任要职,而明显边缘化了年轻的项羽。
与此同时,楚怀王发布诏令:先入关者王之。
楚怀王也是挺有心机的,自己本就是项氏所立,楚军中项氏的势力盘根错节,
他无法直接向项羽下手,于是命令项羽北上,而令刘邦西进。
他的算盘应该是这样的——秦军东奔西突,所向披靡,最好的结果就是让秦军帮忙除掉项羽;
而最差的结果,就是项羽受秦军牵制,必定裹足不前,到时候再收拾项羽就有理由了。
这一招真够阴的,此时的北方,对义军来说堪称水深火热,因为章邯在那里!
章邯已破项梁军,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,乃渡河击赵,大破之。
当时各路义军人心涣散,就连手握数万军队的赵国大将陈余也不敢与章邯正面对阵,各路赶来救援的义军也都作壁上观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。
“王离兵多粮足,对巨鹿展开急攻。”
“陈馀于是调派了五千兵卒由张耳的使者张黡、陈泽率领先试着攻秦。”
“最后的结局是全军覆没无一生还。齐、燕也来援救赵国,张耳的儿子张敖率领一万多士兵赶来支持。”
“双方交战,楚军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,章邯修筑的甬道被切断,使得王离的部队军粮缺乏。”
“陈馀再次向项羽请求增援。项羽率领全部士卒赶过来了。”
“楚军一到巨鹿就将王离包围,与秦军正面交锋,打了九次终于重创秦军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撤退。诸侯的援军前进攻打秦军,秦将苏角被斩杀,王离被俘,涉间不肯投降,自焚身亡。”
“秦二世三年冬,赵高成为丞相,赵高在朝廷地位甚高,陷害忠良。”
“这年夏天章邯等人出战多次退却,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。”
“章邯惶恐,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。”
“但是赵高不接见,也不相信他。”
“司马欣心里感到惶恐不安,赶忙回去。”
“司马欣回到军中见到章邯,告诉他现在是赵高当权执政,忠良之臣没有好下场,将军打了胜仗有功劳会被处死,打败了没有功劳也会被处死,希望章邯能考虑一下。”
“陈馀也给章邯送来一封信,分析了章邯此时的境况,认为赵高会为了逃脱秦二世的责怪,将责任推卸到章邯身上,先用国法杀了章邯然后派人替代章邯,以此来摆脱祸患。”
“现在章邯将军不能直言规谏,何不与其他诸侯联合,约定一起攻打秦国,割地为王,向南称孤。”
“章邯犹豫不决,暗中派候始成去项羽的军营,想跟他订下合约。”
“合约没有订成,项羽派蒲将军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津,驻军在漳水以南,与秦军交战,再一次打败了秦军。”
“项羽带领全部士兵在纡水攻打秦军,秦军大败。”
“章邯派人去拜见项羽,打算订下合约。”
“项羽召集军吏跟他们商量,说现在军粮少,想同意他签订合约。”
““军吏都说好。项羽于是与章邯约好日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见。”
“已经结盟,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零,控诉赵高的种种行为。”
“项羽于是立章邯为雍王,留在楚军营中。”
“汉高祖元年二月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划分天下土地,封各位将领作诸侯王。”
“分别封章邯为雍王,建都废丘;”
“司马欣为塞王,建都栎阳;”
“封董翳为翟王,建都高奴。”
“同年八月,刘邦采用韩信提供的计谋,从故道县回,袭击雍王章邯。”
“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,雍王的军队失败了,赶紧逃走了,在好畤停下与汉军交战,又被汉军打败,逃回了废丘。”
“汉王刘邦随机平定了雍地,向东到达咸阳,率兵将雍王章邯围困在废丘。”
“废丘久攻不下,到了第二年六月,汉军施计引水漫灌废丘,废丘被淹从而大败章邯,章邯遂拔剑自杀。”
杜甫:秦二世得知章邯初战失利的消息后,派人来到前线对章邯表示了强烈的谴责,重申必须剿匪的严正立场,
章邯非常紧张,赶紧派人去咸阳解释。
但赵高把人给拦下了,并且严重质疑,章邯从来都是战无不胜,
现在突然打败仗,肯定是立场问题、作风问题!使者如此回复章邯:
与此同时,陈余也给章邯写信,他列举了白起、蒙恬都给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,结果一个比一个死得惨。
这几句话把章邯讲明白了,他开始狐疑,并背地里派人与项羽联络,准备约降。
但项羽是什么样的人——章邯的仇人,世仇!
世为楚将的项氏,除了项燕和项梁之外,一定还有不少人死于对秦的战争中,项羽和秦国算是国仇加世仇了。
项羽拒绝和谈,与章邯几次作战都取得胜利,但最终因为粮草不济而答应约降。
章邯的约降和魏王咎的约降就不一样了,魏王咎是谈好条件,不伤百姓一人,随后自焚而死。
章邯开的条件显然是要价很高了,但项羽依然以大局为重,立章邯为雍王。
首先就是自己被安置在楚军军营中,时时刻刻受到监视。
其次,他的亲兵被安排为先锋部队,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打击其他秦军的士气,另一方面,则是为了让他们当炮灰。
而亲兵首领,就是那个曾经被章邯派往咸阳的长史欣,此人的身份也十分可疑
他后来被项羽封为三秦王之一,分封理由:长史欣者,故为栎阳狱掾,尝有德于项梁,故立司马欣为塞王。
最惨的,则是章邯的二十万部下,项羽担心这些秦军难以控制,章邯成了彻底的光杆司令。
他投降项羽的初衷只是为了保命,但没想到,自己的命是用二十万多万人的命换来的。
此后的章邯,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了,以下就是他人生中的六次战败经历:
第一次、章邯利用数十万骊山徒解了秦朝头等危机,
但当时的敌人堪称是乌合之众,真的遇到项羽、刘邦等敌手之时,他还是相对较弱的。
章邯的第一次败仗就是在东阿被刘邦、项羽联军击败。(本章完)
同年七月,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率领戍卒九百人发动起义。
秦二世二年,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领到达函谷关,兵卒多达数十万人,战车上千乘,到了戏亭就驻扎下来了。
秦二世胡亥甚感震惊,与群臣商量问该怎么办。
少府章邯认为,盗贼已经来了,兵多且强,现在调派附近县城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。
骊山刑徒很多,请求赦免他们,给他们武器攻打盗贼。
秦二世于是大赦天下,派章邯为将领迎击楚军。
章邯大败周文,周文出关逃去了曹阳,两个月后,章邯追到曹阳,周文战败,周文再次逃去了渑池,十余日后,章邯进军渑池,大破周文。
周文自刎,双方的士兵才停止交战。
周文自刎后,吴广麾下的将军田臧等人聚一起谋画,他们认为不如派遣少量的士兵,足以围守荥阳城就行,把剩余全部的精锐部队用来迎击秦军。
“考虑到吴广不懂兵法权谋,田臧等人担心吴广阻碍他们的计划,便假冒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,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。”
“陈胜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印章,任命他为上将。”
“田臧于是就派李归等将士围守荥阳城,自己则带领精锐部队向西挺进在敖仓引战秦国军队。”
“双方交战中田臧战死了,军队溃散。”
“章邯率领军队继续向前在荥阳城攻打李归等人,打败了他们,李归等人战死。”
“阳城县人邓说带领军队驻守在郯地,章邯的别将打败了他们,邓说的军队溃散逃去了陈县。”
“铚县人伍徐带领军队驻守在许县,章邯击败了他们,伍徐的军队溃散都逃往陈县。”
“陈胜斩杀了邓说。章邯击败伍徐后率兵攻打陈县,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。”
“章邯继续率军攻打陈县以西的张贺军队。”
“陈胜出城督战,陈王的军队被章邯打败,张贺战死。”
“腊月,陈胜逃去汝阴县,回到下城父,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胜投降秦国。”
“章邯彻底打败陈胜后,于是进兵向临济县攻打魏王魏咎,魏王于是派周市出城去向齐国、楚国求救。”
“齐国、楚国分别派遣项它、田巴带领军队同周市回去救魏。”
“齐王田儋也率兵前去救魏。章邯夜里衔枚突袭,将齐、魏军队一网打尽。”
“齐王田儋被斩杀于临济下,田儋堂弟田荣收编剩下的士卒向东逃到东阿城。“”
“周市战死,章邯派兵包围临济城,魏咎投降,自焚而亡。”
“楚将项梁听说田荣情况危急,于是率兵支援。”
“刘邦和项羽也前来支援北上攻打秦国。”
“在东阿城打败了章邯的军队。”
“章邯向西逃走,项梁则率兵追击。”
“齐军撤军后,只有楚军继续向北追击秦军。”
“项梁派刘邦和项羽令率兵攻打城阳县,屠杀了全城。”
“后又率军追击章邯军队,在濮阳县以东打败了章邯。”
“章邯再次振兴军队,驻守在濮阳城,开河堤放水环城以此护城,刘邦、项羽见状决定进攻定陶,定陶没有攻打下来,刘昂、项羽向西去雍丘巡视,在这里与秦军交战并打败秦军,斩杀了三川守将李由。”
“项梁率兵从东阿向西到达定陶,再次打败秦军,另一边项羽斩杀了李由,如此项梁日渐轻视秦军,显露出了骄傲自满的态势。”
“宋义劝谏他收敛他不听,而秦国增援强健了章邯的军队。”
“秦二世二年九月,在定陶章邯夜里衔枚突击项梁的军队,彻底打败项梁,最终斩杀了项梁。”
“章邯斩杀了项梁,认定楚国的名将已经死了,没有其他人与之抗衡,于是决定向北渡过黄河攻打赵国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到达邯郸,把老百姓全都赶到河内,将城墙夷为平地。”
“张耳和赵王歇逃去了巨鹿城。秦将王离包围了巨鹿城。”
“赵国将领陈馀往北收编常山兵,得到几万人,驻守在巨鹿城北面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驻守在巨鹿城以南的棘原,修筑甬道连接黄河,给王离运送军粮。”
李世民:章邯解决秦朝燃眉之急后继续向山东义军出击,正在围攻荥阳的田臧觉得自己肯定无法与秦军抗衡,
而他的领导则是骄傲蛮横且没有战略眼光的吴广,所以他假借陈胜的命令,杀掉了起义军的二号人物,
并自己率兵在敖仓迎战章邯,结果田臧战死。
章邯乘胜追击,很快便攻入了张楚的国都陈县,义军首领陈胜在逃亡之时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。
搅动山东天下反的张楚政权覆灭了。
当时是秦二世二年十二月,距离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起义,也仅仅六个月左右的时间,章邯实在功不可没。
消灭张楚的次月,即秦二世二年正月,章邯率兵包围了魏国的都城临济,魏相国周市突围,向义军求救。
六月,章邯击溃了前来救援的齐楚联军,斩杀齐王田儋、魏相周市,走投无路的魏咎实在是条汉子,他在与章邯约降之后自焚而死。
章邯顺风顺水之时,项梁也如日中天。
秦二世元年九月,项梁率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,在收编了陈婴、黥布、蒲将军的部队后,他手下共有六七万人。
陈胜死后,他听从范增的计策,立牧羊人熊心为楚怀王,自号武信君。
“世为楚将”的项梁很具有战争天分,他听说田荣有难,便与刘邦一同救援,长期所向披靡的章邯战败了:
章邯围田荣于东阿。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,大破章邯东阿。
项梁的人生终点,正是章邯的人生巅峰。气吞山河的赳赳老秦又回来了!
起义军处处兵败如山倒,而项梁死后,楚军内部也要重新洗牌。
尤其是不甘作傀儡的楚怀王。他迅速来到彭城,果断地将项梁的军队收归己有,又扶植自己的心腹担任要职,而明显边缘化了年轻的项羽。
与此同时,楚怀王发布诏令:先入关者王之。
楚怀王也是挺有心机的,自己本就是项氏所立,楚军中项氏的势力盘根错节,
他无法直接向项羽下手,于是命令项羽北上,而令刘邦西进。
他的算盘应该是这样的——秦军东奔西突,所向披靡,最好的结果就是让秦军帮忙除掉项羽;
而最差的结果,就是项羽受秦军牵制,必定裹足不前,到时候再收拾项羽就有理由了。
这一招真够阴的,此时的北方,对义军来说堪称水深火热,因为章邯在那里!
章邯已破项梁军,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,乃渡河击赵,大破之。
当时各路义军人心涣散,就连手握数万军队的赵国大将陈余也不敢与章邯正面对阵,各路赶来救援的义军也都作壁上观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。
“王离兵多粮足,对巨鹿展开急攻。”
“陈馀于是调派了五千兵卒由张耳的使者张黡、陈泽率领先试着攻秦。”
“最后的结局是全军覆没无一生还。齐、燕也来援救赵国,张耳的儿子张敖率领一万多士兵赶来支持。”
“双方交战,楚军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,章邯修筑的甬道被切断,使得王离的部队军粮缺乏。”
“陈馀再次向项羽请求增援。项羽率领全部士卒赶过来了。”
“楚军一到巨鹿就将王离包围,与秦军正面交锋,打了九次终于重创秦军。”
“章邯带领军队撤退。诸侯的援军前进攻打秦军,秦将苏角被斩杀,王离被俘,涉间不肯投降,自焚身亡。”
“秦二世三年冬,赵高成为丞相,赵高在朝廷地位甚高,陷害忠良。”
“这年夏天章邯等人出战多次退却,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。”
“章邯惶恐,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。”
“但是赵高不接见,也不相信他。”
“司马欣心里感到惶恐不安,赶忙回去。”
“司马欣回到军中见到章邯,告诉他现在是赵高当权执政,忠良之臣没有好下场,将军打了胜仗有功劳会被处死,打败了没有功劳也会被处死,希望章邯能考虑一下。”
“陈馀也给章邯送来一封信,分析了章邯此时的境况,认为赵高会为了逃脱秦二世的责怪,将责任推卸到章邯身上,先用国法杀了章邯然后派人替代章邯,以此来摆脱祸患。”
“现在章邯将军不能直言规谏,何不与其他诸侯联合,约定一起攻打秦国,割地为王,向南称孤。”
“章邯犹豫不决,暗中派候始成去项羽的军营,想跟他订下合约。”
“合约没有订成,项羽派蒲将军昼夜领兵渡过三户津,驻军在漳水以南,与秦军交战,再一次打败了秦军。”
“项羽带领全部士兵在纡水攻打秦军,秦军大败。”
“章邯派人去拜见项羽,打算订下合约。”
“项羽召集军吏跟他们商量,说现在军粮少,想同意他签订合约。”
““军吏都说好。项羽于是与章邯约好日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见。”
“已经结盟,章邯见到项羽涕泪交零,控诉赵高的种种行为。”
“项羽于是立章邯为雍王,留在楚军营中。”
“汉高祖元年二月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划分天下土地,封各位将领作诸侯王。”
“分别封章邯为雍王,建都废丘;”
“司马欣为塞王,建都栎阳;”
“封董翳为翟王,建都高奴。”
“同年八月,刘邦采用韩信提供的计谋,从故道县回,袭击雍王章邯。”
“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,雍王的军队失败了,赶紧逃走了,在好畤停下与汉军交战,又被汉军打败,逃回了废丘。”
“汉王刘邦随机平定了雍地,向东到达咸阳,率兵将雍王章邯围困在废丘。”
“废丘久攻不下,到了第二年六月,汉军施计引水漫灌废丘,废丘被淹从而大败章邯,章邯遂拔剑自杀。”
杜甫:秦二世得知章邯初战失利的消息后,派人来到前线对章邯表示了强烈的谴责,重申必须剿匪的严正立场,
章邯非常紧张,赶紧派人去咸阳解释。
但赵高把人给拦下了,并且严重质疑,章邯从来都是战无不胜,
现在突然打败仗,肯定是立场问题、作风问题!使者如此回复章邯:
与此同时,陈余也给章邯写信,他列举了白起、蒙恬都给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,结果一个比一个死得惨。
这几句话把章邯讲明白了,他开始狐疑,并背地里派人与项羽联络,准备约降。
但项羽是什么样的人——章邯的仇人,世仇!
世为楚将的项氏,除了项燕和项梁之外,一定还有不少人死于对秦的战争中,项羽和秦国算是国仇加世仇了。
项羽拒绝和谈,与章邯几次作战都取得胜利,但最终因为粮草不济而答应约降。
章邯的约降和魏王咎的约降就不一样了,魏王咎是谈好条件,不伤百姓一人,随后自焚而死。
章邯开的条件显然是要价很高了,但项羽依然以大局为重,立章邯为雍王。
首先就是自己被安置在楚军军营中,时时刻刻受到监视。
其次,他的亲兵被安排为先锋部队,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打击其他秦军的士气,另一方面,则是为了让他们当炮灰。
而亲兵首领,就是那个曾经被章邯派往咸阳的长史欣,此人的身份也十分可疑
他后来被项羽封为三秦王之一,分封理由:长史欣者,故为栎阳狱掾,尝有德于项梁,故立司马欣为塞王。
最惨的,则是章邯的二十万部下,项羽担心这些秦军难以控制,章邯成了彻底的光杆司令。
他投降项羽的初衷只是为了保命,但没想到,自己的命是用二十万多万人的命换来的。
此后的章邯,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了,以下就是他人生中的六次战败经历:
第一次、章邯利用数十万骊山徒解了秦朝头等危机,
但当时的敌人堪称是乌合之众,真的遇到项羽、刘邦等敌手之时,他还是相对较弱的。
章邯的第一次败仗就是在东阿被刘邦、项羽联军击败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