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5章 传宿元景
汴梁,正午日头将潘楼街的青石板晒的发烫。
朱雀门外,虹桥两侧的脚店正支起彩绸遮阳,酒旗招展间,香煎脆藕的油香混着潘楼南巷的麝香膏腻,在御街石板缝里缠作一团。
戴幞头的公子哥儿策马过曹婆婆肉饼铺,马蹄惊了说书人案头茶汤,溅得桌上书册洇出黄斑,倒惹得勾栏瓦舍里一片哄笑。
金水河上画舫如梭,梢公号子压不住樊楼笙箫,穿绿罗裙的姐儿倚着雕栏,纤指捏起一牙水晶脍,斜眼觑那岸头叫卖“赵文秀笔、潘谷墨”的酸秀才。
一片歌舞升平。
三十余骑卷过御街时,惊散了卖鹌鹑骨饳儿的挑担老汉。
“终于到了,前方就是媪相府邸。”翟亮面上浮现出笑容。
马鞭指处,童府乌头门在望——五间三启的兽首门钉映着血阳,石狮口中衔着石球盯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。
战马在门前停下,翟亮从马上跳下来,歪歪脖子,“咔吧”声响中,这青年将领走上前去:“劳驾,京西八百里军情,还请通禀一声。”
童府的门房斜倚着懒架,指甲慢条斯理刮弄鎏金水钟的铜蟾蜍,另一只手伸了出去,做了个搓地动作。
“哎?阁下这是什么意思?”翟亮一愣,皱眉重复:“我这里有八百里军情,还请通禀一声。”
那门房终于将目光放到翟亮身上,上下看了看,皱眉嘀咕一声:“原来是个雏儿。”,懒洋洋地歪头看着他:“第一次来?教你个规矩,劳烦别人的时候是要付出些代价的。”
“……代价?”
翟亮没明白,眨着眼看着他:“什么代价?”
门房头往后一摆:“啧——”,也没回他话,只是慢条斯理的把玩着铜蟾蜍。
后面有翟进的亲兵上前一步,凑在翟亮耳边低声开口:“少将军,给钱!”
翟亮看着那门房,脸上颜色明显红了不少:“八百里加急,耽误了事情,你怎生担当得起?”
“八百里?”那门房冷笑,一拍胸口,咧着大嘴:“就是一千六百里来了这边劳动咱爷们儿也要给钱。”
翟亮还要再说,后面亲卫连忙扯他战袍一下,低低的道:“少将军别说了,京城就是这般的。”
“我……”翟亮满脸通红,站了半晌,还是不情愿的掏出一织锦钱袋甩过去,随后拉长个脸看着他。
那门房拿在手上摸了摸,又掂量两下,抬眼看下翟亮露出笑容:“够意思,咱爷们儿也说话算数,在这儿等着,我去通报。”
转身就走。
翟亮看着人进去,站在那里憋闷了半天,半晌吐口唾沫:“什么人啊!老子们在前线拼命,这些鼠辈却要为难我们,真真该……”
“少将军噤声。”后方的亲卫狠狠一攥他胳膊,转头看看四周:“京师不似他处,要谨言慎行。”
“……”翟亮一脸难受,狠狠吸一口气,闭着眼干脆不看。
不过一会儿功夫,那门房出来,叫了一声:“进去吧,太傅正在书房等你们。”
翟亮气哼哼的向前就走,后面亲卫倒是冲着门房拱拱手,那人也不在意,只是回去慢条斯理的打开钱袋,掏出几块碎银子嘿嘿一笑,抖一下里面铜钱碰撞声响传出,露出享受的表情。
一身尘土的骑兵走进去,迎面九尺高的钧窑影壁撞入眼帘——青瓷胎上浮刻童贯西征青唐图,雪白马鬃竟是用波斯琉璃屑镶成,日头一照,恍若银河泻地。
绕过影壁,五进穿堂的鎏金柱皆裹蜀锦,锦上绣的却不是寻常鸟,而是鄯州、湟州等收复失地的舆图。
图上的太监穿着一身金甲,马鞭前指,四周拱卫的将领都是一副英武模样,这是出征图,从此处向内,每图不同。
啧……
翟亮心中发出个音儿,他虽是年轻气盛,然而来之前就得了父亲得嘱托,在这当朝大太监、手握军权、简在帝心得太傅府中不敢有丝毫得面上波动。
“就是你们带来京西的军情?”
有尖细的嗓音在左近响起,翟亮连忙转身,看着一个白面无须,身带香囊的太监静静站在一旁,当下出了身冷汗,暗道还好遵照父亲吩咐,双手不自觉抱拳:“正是我等,八百里军情,还望……”
“那你过来吧,跟着咱家,其他人在这等着。”
那太监理都不理,自顾自说完,转身就走。
啧……
翟亮面无表情转头:“你等在此稍等,一会儿我就出来。”
一众亲卫点点头:“少将军放心,我们省的。”
翟亮这才连忙转身而去,一路迈步紧急跟上。
穿堂风过,有小太监捧着鎏金唾壶匆匆而过,有八名绾双鬟的使女抬着丈余长的紫檀食案碎步而来,案上白玉葵盏盛着冰窖运来的奶冻。
这些使女经过处,候见的官员纷纷屏息垂首,有个绿袍小官退避不及,被太监一脚踹在腿弯,扑倒在回廊外的锦鲤池边。
啧……
翟亮微微低下头,让自己眼中得厌恶不那么明显,脚步稍慢下一分。
转过万字纹窗,忽见五间七架的歇山厅堂,门窗全是珍珠串成的帘子,翟亮眉头挑一下,他认不出这珍珠产地哪里,然而看起每颗皆是龙眼大小,十分匀称,阳光下熠熠生辉,想来是价值连城之物。
啧……
前方的太监突然停下,翟亮随即止步,抬头看去,写着《志远阁》三字的书房映入眼帘。
“在此候着。”
说话的太监扭过脸,身子陡然弓下三分,脸上绽放出谄媚的笑容,熟虾一般向前疾走几步敲响房门,然后在外提高声音:“太傅,京西的军汉过来了。”
“让他进来。”
雄浑的男音传出,让翟亮一怔,他从未见过童贯,倒是听说这太监外貌说话不似阉人,没想到……
等等……
慢着!
说不得里面有他人在,都去了那根儿东西了,如何还能像个爷们儿一般,况且媪相不自己出声也是正常。
心中转着能被童贯杖毙的念头,翟亮死死咬着牙关不让自己出现别样表情。前方太监这才在门外点头哈腰应着“是。”,扭头直起腰杆,面无表情的看着翟亮,拖长声音:“进去吧——”
啧……
这京西第一将之子,拱手道一声:“多谢。”
带有香气的门扉开启,翟亮看眼两个好似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太监一眼,大步流星的走入进去,将竹筒从腰间鹿皮袋中取出,上前单膝跪下双手托起:“小子京西第一将翟进子翟亮见过太傅,此乃紧急军情,还请太傅过目。”
身旁有太监走过来从他手上取了,那边传来方才雄浑的男音:“起来吧,远来送军情辛苦了。”
“份内之事,小子不敢言苦。”
翟亮说了一句站起身,这才有机会打量童贯,眼角一抽,这人长的如同传闻中一样。
一张面皮看去威武有度,气质刚毅,颔下有着短须,像是将门出来的一般,再想想适才听到的声音,正是这个方位发出,顿时感觉自己脸上有点疼。
那边童贯看着书写的军情皱起眉头,手向前一送,载有军情的信纸飘落桌上:“知晓了,你先下去。”
“可……”翟亮见状怕耽误事,还想再说。
“朝廷如今事情很多,这事洒家自会处理。”童贯出言打断他,向外挥挥手:“下去吧——”
啧……
翟亮不甘的一低头,抱拳:“小子告退。”
童贯坐在书房中,看着翟亮出去,方才低头看看送来的军情:“……真是越活越回去了,仗都不会打了。”
如今枢密院正在挑选北征燕云的人选,后勤粮草军械也在加急抽调之中,又有随军的青壮也要决定从何方征发,朝堂上还要和那些反对背盟攻辽的老顽固继续打嘴仗。
这剿灭地方山贼的事情如今在他看来不甚紧要。
然而不过半月时间,童贯对此事的不在意换来了更多的军情急报。
先是金州急报有流寇宋江、史进、朱仝、雷横、孙立、解珍、解宝率领数千山贼祸乱平利、西城附近。
同时有穆弘、武松、贺吉、郭矸领贼骚扰洵阳。
又有永兴军路来报,水匪李俊、闻人世崇劫掠甲水一带,上津往金州、均州一线商队、商船都折损不小。
而后商州、蓝田皆报有大贼出没,段三娘、雷应春、张月娥以及刘唐、戴宗榜上有名。
至于下方一些小头目,只一个黑旋风李逵因杀人太多被报了上去,余者还未被官府放在眼中。
从金州开始直至永兴军路,正好一十八名有名姓的头领,如今这些贼子流窜各地,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迹象,各军州恳请朝廷发兵剿灭。
“偏生这个节骨眼儿。”
童贯攥紧手中文书,纸张褶皱的声音听在书房中人耳中。
“嘿——”
手一挥,攥成团的文书被扔了出去,身形雄壮的太监站起身,绕出桌子紧走两步:“都是一群没用的,小小贼寇都平灭不掉,永兴军路的将领都该扔去边疆做敢死士!”
旁边幕僚董耘摸摸胡须,看眼暴怒的童贯,知道他心中所想,眼珠子转了转:“东家,说起敢死士,小可有一想法……”
走动的风声一停,童贯转头看向他:“说,少婆婆妈妈的。”
“是。”董耘并未在意,恭声开口:“东翁所虑,不过是山贼闹大,朝廷调西军南下剿匪,继而影响恁的北收燕云大计。”
童贯点点头,面上的怒色收了一收。
董耘微微一笑:“然而依小可看,这些贼人来的正是时候。”
“怎么说?”
“北上燕云,大战难免,军中折损的多了,于东翁、朝廷的名声都不利。”董耘眯起眼睛,手一指书桌上的军情急件:“这些贼人总有万人开外,若是开战时,先以这些贼人为先锋做试探,当可知那辽军深浅,继而东翁依此排兵布阵,焉有不胜之理?”
“哦?你是说……”童贯面上轻松下来,手指拨弄着自己的短须:“招安?”
“正是。”董耘一笑,眼带笑意:“正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,这些贼人既然打的替天行道的旗号,自然是盼着有这么一天。”
手捋胡须:“东翁不如一试,成了,恁多一部可用来填旋儿的敢死之兵,不成,如今准备还未充足,调一部西军下来平叛于恁而言也是轻松,怎么看这些人都不足以成为恁的烦恼。”
“……倒也是。”童贯脸有思忖,嘴角缓缓勾起:“是洒家心急了。”,手指董耘:“还是你有办法。”
“太傅要处理的事务众多,要思忖北上燕云,又要应对朝堂不懂事的匹夫,劳心劳力太多。”董耘面上谦逊:“小可又不需要思虑天下事情,只需着眼眼前之事,是以能想出一些不是那般妙的招儿来。”
童贯挥手:“不管如何,都是帮了洒家,前堂那珊瑚赏你,拿回去观赏。”
董耘大喜:“谢东翁赏。”
既然有了决定,童贯也不耽搁,随即入宫面见赵佶,将这主意一说,赵佶今日正在堂中作画,看着童贯进来大喜:“道夫快来,看看朕的新画如何?”
童贯连忙上前,上下打量一番:“妙啊!丹青泼墨卷惊雷,吴带当风摄魂来,陛下此画非人间匠人手,有皴笔似槊裂黄沙,龙鳞逆甲映日斜之感。”
赵佶笑笑将笔搁下:“你啊,什么都好,就是一点不好。”
童贯连忙低头。
“武将气息太重,听听你的话,兵戈气味太浓,有失风雅。”赵佶感慨着摇摇头,随即挥手让一旁的太监将画收起来,看向童贯:“道夫今日来,所谓何事?”
“官家。”童贯拱手:“今日接到京西军情,有流寇流窜各地,造成损失不小。”
赵佶皱眉,浑不在意:“这等事每年都有,去调集军马剿灭就行。”
童贯眼珠动了动:“官家,洒家看这伙贼子人数不少,又是流寇,若是剿灭难免要费些时日,到时影响攻辽之事反是不美。”
赵佶今日心情颇好,看着他:“哦?那道夫想要如何做?”
“还请官家下旨招安,届时用这些贼人做先锋攻辽做试探,当能知辽人虚实,还不用费朝廷兵马。”
赵佶看看他:“善,传宿元景。”
(本章完)
汴梁,正午日头将潘楼街的青石板晒的发烫。
朱雀门外,虹桥两侧的脚店正支起彩绸遮阳,酒旗招展间,香煎脆藕的油香混着潘楼南巷的麝香膏腻,在御街石板缝里缠作一团。
戴幞头的公子哥儿策马过曹婆婆肉饼铺,马蹄惊了说书人案头茶汤,溅得桌上书册洇出黄斑,倒惹得勾栏瓦舍里一片哄笑。
金水河上画舫如梭,梢公号子压不住樊楼笙箫,穿绿罗裙的姐儿倚着雕栏,纤指捏起一牙水晶脍,斜眼觑那岸头叫卖“赵文秀笔、潘谷墨”的酸秀才。
一片歌舞升平。
三十余骑卷过御街时,惊散了卖鹌鹑骨饳儿的挑担老汉。
“终于到了,前方就是媪相府邸。”翟亮面上浮现出笑容。
马鞭指处,童府乌头门在望——五间三启的兽首门钉映着血阳,石狮口中衔着石球盯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。
战马在门前停下,翟亮从马上跳下来,歪歪脖子,“咔吧”声响中,这青年将领走上前去:“劳驾,京西八百里军情,还请通禀一声。”
童府的门房斜倚着懒架,指甲慢条斯理刮弄鎏金水钟的铜蟾蜍,另一只手伸了出去,做了个搓地动作。
“哎?阁下这是什么意思?”翟亮一愣,皱眉重复:“我这里有八百里军情,还请通禀一声。”
那门房终于将目光放到翟亮身上,上下看了看,皱眉嘀咕一声:“原来是个雏儿。”,懒洋洋地歪头看着他:“第一次来?教你个规矩,劳烦别人的时候是要付出些代价的。”
“……代价?”
翟亮没明白,眨着眼看着他:“什么代价?”
门房头往后一摆:“啧——”,也没回他话,只是慢条斯理的把玩着铜蟾蜍。
后面有翟进的亲兵上前一步,凑在翟亮耳边低声开口:“少将军,给钱!”
翟亮看着那门房,脸上颜色明显红了不少:“八百里加急,耽误了事情,你怎生担当得起?”
“八百里?”那门房冷笑,一拍胸口,咧着大嘴:“就是一千六百里来了这边劳动咱爷们儿也要给钱。”
翟亮还要再说,后面亲卫连忙扯他战袍一下,低低的道:“少将军别说了,京城就是这般的。”
“我……”翟亮满脸通红,站了半晌,还是不情愿的掏出一织锦钱袋甩过去,随后拉长个脸看着他。
那门房拿在手上摸了摸,又掂量两下,抬眼看下翟亮露出笑容:“够意思,咱爷们儿也说话算数,在这儿等着,我去通报。”
转身就走。
翟亮看着人进去,站在那里憋闷了半天,半晌吐口唾沫:“什么人啊!老子们在前线拼命,这些鼠辈却要为难我们,真真该……”
“少将军噤声。”后方的亲卫狠狠一攥他胳膊,转头看看四周:“京师不似他处,要谨言慎行。”
“……”翟亮一脸难受,狠狠吸一口气,闭着眼干脆不看。
不过一会儿功夫,那门房出来,叫了一声:“进去吧,太傅正在书房等你们。”
翟亮气哼哼的向前就走,后面亲卫倒是冲着门房拱拱手,那人也不在意,只是回去慢条斯理的打开钱袋,掏出几块碎银子嘿嘿一笑,抖一下里面铜钱碰撞声响传出,露出享受的表情。
一身尘土的骑兵走进去,迎面九尺高的钧窑影壁撞入眼帘——青瓷胎上浮刻童贯西征青唐图,雪白马鬃竟是用波斯琉璃屑镶成,日头一照,恍若银河泻地。
绕过影壁,五进穿堂的鎏金柱皆裹蜀锦,锦上绣的却不是寻常鸟,而是鄯州、湟州等收复失地的舆图。
图上的太监穿着一身金甲,马鞭前指,四周拱卫的将领都是一副英武模样,这是出征图,从此处向内,每图不同。
啧……
翟亮心中发出个音儿,他虽是年轻气盛,然而来之前就得了父亲得嘱托,在这当朝大太监、手握军权、简在帝心得太傅府中不敢有丝毫得面上波动。
“就是你们带来京西的军情?”
有尖细的嗓音在左近响起,翟亮连忙转身,看着一个白面无须,身带香囊的太监静静站在一旁,当下出了身冷汗,暗道还好遵照父亲吩咐,双手不自觉抱拳:“正是我等,八百里军情,还望……”
“那你过来吧,跟着咱家,其他人在这等着。”
那太监理都不理,自顾自说完,转身就走。
啧……
翟亮面无表情转头:“你等在此稍等,一会儿我就出来。”
一众亲卫点点头:“少将军放心,我们省的。”
翟亮这才连忙转身而去,一路迈步紧急跟上。
穿堂风过,有小太监捧着鎏金唾壶匆匆而过,有八名绾双鬟的使女抬着丈余长的紫檀食案碎步而来,案上白玉葵盏盛着冰窖运来的奶冻。
这些使女经过处,候见的官员纷纷屏息垂首,有个绿袍小官退避不及,被太监一脚踹在腿弯,扑倒在回廊外的锦鲤池边。
啧……
翟亮微微低下头,让自己眼中得厌恶不那么明显,脚步稍慢下一分。
转过万字纹窗,忽见五间七架的歇山厅堂,门窗全是珍珠串成的帘子,翟亮眉头挑一下,他认不出这珍珠产地哪里,然而看起每颗皆是龙眼大小,十分匀称,阳光下熠熠生辉,想来是价值连城之物。
啧……
前方的太监突然停下,翟亮随即止步,抬头看去,写着《志远阁》三字的书房映入眼帘。
“在此候着。”
说话的太监扭过脸,身子陡然弓下三分,脸上绽放出谄媚的笑容,熟虾一般向前疾走几步敲响房门,然后在外提高声音:“太傅,京西的军汉过来了。”
“让他进来。”
雄浑的男音传出,让翟亮一怔,他从未见过童贯,倒是听说这太监外貌说话不似阉人,没想到……
等等……
慢着!
说不得里面有他人在,都去了那根儿东西了,如何还能像个爷们儿一般,况且媪相不自己出声也是正常。
心中转着能被童贯杖毙的念头,翟亮死死咬着牙关不让自己出现别样表情。前方太监这才在门外点头哈腰应着“是。”,扭头直起腰杆,面无表情的看着翟亮,拖长声音:“进去吧——”
啧……
这京西第一将之子,拱手道一声:“多谢。”
带有香气的门扉开启,翟亮看眼两个好似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太监一眼,大步流星的走入进去,将竹筒从腰间鹿皮袋中取出,上前单膝跪下双手托起:“小子京西第一将翟进子翟亮见过太傅,此乃紧急军情,还请太傅过目。”
身旁有太监走过来从他手上取了,那边传来方才雄浑的男音:“起来吧,远来送军情辛苦了。”
“份内之事,小子不敢言苦。”
翟亮说了一句站起身,这才有机会打量童贯,眼角一抽,这人长的如同传闻中一样。
一张面皮看去威武有度,气质刚毅,颔下有着短须,像是将门出来的一般,再想想适才听到的声音,正是这个方位发出,顿时感觉自己脸上有点疼。
那边童贯看着书写的军情皱起眉头,手向前一送,载有军情的信纸飘落桌上:“知晓了,你先下去。”
“可……”翟亮见状怕耽误事,还想再说。
“朝廷如今事情很多,这事洒家自会处理。”童贯出言打断他,向外挥挥手:“下去吧——”
啧……
翟亮不甘的一低头,抱拳:“小子告退。”
童贯坐在书房中,看着翟亮出去,方才低头看看送来的军情:“……真是越活越回去了,仗都不会打了。”
如今枢密院正在挑选北征燕云的人选,后勤粮草军械也在加急抽调之中,又有随军的青壮也要决定从何方征发,朝堂上还要和那些反对背盟攻辽的老顽固继续打嘴仗。
这剿灭地方山贼的事情如今在他看来不甚紧要。
然而不过半月时间,童贯对此事的不在意换来了更多的军情急报。
先是金州急报有流寇宋江、史进、朱仝、雷横、孙立、解珍、解宝率领数千山贼祸乱平利、西城附近。
同时有穆弘、武松、贺吉、郭矸领贼骚扰洵阳。
又有永兴军路来报,水匪李俊、闻人世崇劫掠甲水一带,上津往金州、均州一线商队、商船都折损不小。
而后商州、蓝田皆报有大贼出没,段三娘、雷应春、张月娥以及刘唐、戴宗榜上有名。
至于下方一些小头目,只一个黑旋风李逵因杀人太多被报了上去,余者还未被官府放在眼中。
从金州开始直至永兴军路,正好一十八名有名姓的头领,如今这些贼子流窜各地,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迹象,各军州恳请朝廷发兵剿灭。
“偏生这个节骨眼儿。”
童贯攥紧手中文书,纸张褶皱的声音听在书房中人耳中。
“嘿——”
手一挥,攥成团的文书被扔了出去,身形雄壮的太监站起身,绕出桌子紧走两步:“都是一群没用的,小小贼寇都平灭不掉,永兴军路的将领都该扔去边疆做敢死士!”
旁边幕僚董耘摸摸胡须,看眼暴怒的童贯,知道他心中所想,眼珠子转了转:“东家,说起敢死士,小可有一想法……”
走动的风声一停,童贯转头看向他:“说,少婆婆妈妈的。”
“是。”董耘并未在意,恭声开口:“东翁所虑,不过是山贼闹大,朝廷调西军南下剿匪,继而影响恁的北收燕云大计。”
童贯点点头,面上的怒色收了一收。
董耘微微一笑:“然而依小可看,这些贼人来的正是时候。”
“怎么说?”
“北上燕云,大战难免,军中折损的多了,于东翁、朝廷的名声都不利。”董耘眯起眼睛,手一指书桌上的军情急件:“这些贼人总有万人开外,若是开战时,先以这些贼人为先锋做试探,当可知那辽军深浅,继而东翁依此排兵布阵,焉有不胜之理?”
“哦?你是说……”童贯面上轻松下来,手指拨弄着自己的短须:“招安?”
“正是。”董耘一笑,眼带笑意:“正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,这些贼人既然打的替天行道的旗号,自然是盼着有这么一天。”
手捋胡须:“东翁不如一试,成了,恁多一部可用来填旋儿的敢死之兵,不成,如今准备还未充足,调一部西军下来平叛于恁而言也是轻松,怎么看这些人都不足以成为恁的烦恼。”
“……倒也是。”童贯脸有思忖,嘴角缓缓勾起:“是洒家心急了。”,手指董耘:“还是你有办法。”
“太傅要处理的事务众多,要思忖北上燕云,又要应对朝堂不懂事的匹夫,劳心劳力太多。”董耘面上谦逊:“小可又不需要思虑天下事情,只需着眼眼前之事,是以能想出一些不是那般妙的招儿来。”
童贯挥手:“不管如何,都是帮了洒家,前堂那珊瑚赏你,拿回去观赏。”
董耘大喜:“谢东翁赏。”
既然有了决定,童贯也不耽搁,随即入宫面见赵佶,将这主意一说,赵佶今日正在堂中作画,看着童贯进来大喜:“道夫快来,看看朕的新画如何?”
童贯连忙上前,上下打量一番:“妙啊!丹青泼墨卷惊雷,吴带当风摄魂来,陛下此画非人间匠人手,有皴笔似槊裂黄沙,龙鳞逆甲映日斜之感。”
赵佶笑笑将笔搁下:“你啊,什么都好,就是一点不好。”
童贯连忙低头。
“武将气息太重,听听你的话,兵戈气味太浓,有失风雅。”赵佶感慨着摇摇头,随即挥手让一旁的太监将画收起来,看向童贯:“道夫今日来,所谓何事?”
“官家。”童贯拱手:“今日接到京西军情,有流寇流窜各地,造成损失不小。”
赵佶皱眉,浑不在意:“这等事每年都有,去调集军马剿灭就行。”
童贯眼珠动了动:“官家,洒家看这伙贼子人数不少,又是流寇,若是剿灭难免要费些时日,到时影响攻辽之事反是不美。”
赵佶今日心情颇好,看着他:“哦?那道夫想要如何做?”
“还请官家下旨招安,届时用这些贼人做先锋攻辽做试探,当能知辽人虚实,还不用费朝廷兵马。”
赵佶看看他:“善,传宿元景。”
(本章完)